陈立平 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文/华中科技大学 陈立平
本文分享自《2018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精选集》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是工业软件中的皇冠,是产品研制能力和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我国工业软件的短板和瓶颈。工业APP是工业软件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形态,其发展无法回避工业软件本身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拟从CAD软件底层核心支撑之一——几何约束引擎谈谈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的发展。
一、几何约束求解引擎的应用场景与发展需求
几何约束求解引擎是公认的CAD参数化设计的关键核心技术,是CAD的关键基础组件,技术难度大,可靠性要求极高,目前被国外垄断。
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英国剑桥大学Owen教授创办D-Cubed公司开发约束求解器DCM,长期占据求解器70%市场。DCM市场并不大,截至2018年销售额不过3000万美元,但其在产业发展中属于“卡脖子”工程。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西门子公司于2006年全资收购了D-Cubed,引发业内震动,许多著名CAD厂商如Autodesk公司为了不受制于人,纷纷宣布自行开发几何约束求解器,以确保技术安全。几何约束求解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几何约束求解引擎,广泛应用在草图轮廓表达、零件建模参数表达、装配约束以及碰撞检查等场景中,为快速确定设计意图表达、检查干涉、模拟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帮助最终用户提高生产效率。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建筑、工程和施工(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AEC)等应用领域,约束求解引擎都是最基础的核心组件。
例如,CAD领域的2D草图绘制、偏移轮廓操作、装配约束、参数布线和3D零件形状修改、碰撞/间隙计算、运动模拟、高质量的工程图纸和技术插图等场景;CAM领域的模具装配约束、2D刀具路径生成、CAM碰撞和间隙计算等场景;CAE领域需要的参数化3D零件和装配体修改;AEC领域的参数化楼层平面图的2D草图、参数化组件和管道/电缆网络配置、AEC项目干涉分析、高质量AEC图纸(HLM)等场景,都需要约束求解器支持。
当前,企业为应对定制化的需求,对基础组件的约束求解引擎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发国产自主的约束求解引擎不仅可以为国产CAD提供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更可精准地响应国内的需求,助力企业创新。
二、约束求解技术的发展
行业
标准
依托软件
航空航天
航空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列标准(DS)
法国达索CATIA
航空行业标准(HB)
德国西门子NX
兵器工业
兵器产品三维建模基本规定
美国PTC Pro/E
注:本表内容引自《三维CAD应用技术规范》。
可以看到,即使在对标准自主可控性要求最高的国防军工行业,依然主要采用国外标准,应用的也是国外的品牌软件,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信息隐患。
在民用制造领域,企业用的、学校教的、市场上看到的也都是以国外品牌软件为主,鲜有我国自主品牌得到认可,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设计软件产业的发展。
看到以上的数据和事实,就能充分认识到,发展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三维工业设计软件,实现工业设计与制造平台软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成功,已经迫在眉睫。
(3)大型项目、大型企业缺少工业设计软件创新研发的技术支持
我国大型项目、大型企业以前主要以型号实现为目标,各类软件以采购现有国外商业软件为主,辅以各类软件的二次开发或集成开发,对于自主创新工业软件的支持有限。我国三维CAD/CAM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从依赖国外内核或整套平台技术转变为能够完全自主开发之路非常困难,结果很可能是完全依赖国外上游内核技术,代价是沉重的。这些代价也反复证明,完全停留在中下游层次上的技术摸索学习无助于根本技术能力的成长,最后只能导致技术依赖,而永远不可能实现“再创新”。
(4)国内三维CAD需要加快自主创新
国内大中型企业偏向于三维CAD功能全面的国外品牌,一方面这些类型的软件在未来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能够很好地应对产品研发不断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以CATIA、NX、Creo为首的这类软件,基本上都与自身的PLM系统有很好的集成性,能够满足大中型企业对于系统集成方面的需求,所以它们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这些三维CAD系统。而国产软件主要还是应用在那些以二维CAD应用为主,三维CAD应用为辅的中小型企业中,这类企业对于三维CAD的需求目前还不是太明显,整体研发能力不强,即使应用也是偏向于Solidworks这种易学易用、功能较全面、性价比较高的CAD软件,其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研发设计业务需求。为了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需求,国内三维CAD厂商还需要加快自主创新。
三、约束求解技术发展建议
通过上述国际国内技术发展简要回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设计从本质上是约束满足问题(见图2),也是人工智能的基本命题,约束求解器必定是基础核心技术,需要长期持续研发迭代。CAD需要几何约束求解器,在代数领域解决几何约束求解问题;功能和性能样机仿真需要机理模型求解器,在微分和代数领域解决恰定方程系统求解问题;工业智能需要解决更广泛环境下的约束满足求解问题。不同对象或场景下的约束求解问题具有关键共性和承继性。
② 设计活动包括两个空间,几何空间和状态空间,约束问题是两个空间设计活动的共性问题。几何空间需要解决欠定、恰定和超定条件下的大规模代数方程高效求解问题;状态空间需要解决大规模连续-离散混合、微分-代数耦合恰定方程系统高效求解问题。几何空间大规模代数方程高效求解技术是状态空间问题求解的基础关键技术。
③ 国内在几何约束求解方面有基础,需要结合国内CAD产业发展需要,在应用迭代中提高产品化水平,实现可替代。华中科技大学早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基于AutoCAD推出几何约束求解引擎,至今仍有客户在使用。需要联合国内CAD产业,针对共同需求,研制商品化几何约束求解引擎,并在实际工业应用中持续迭代完善。
④ 在多领域约束融合方面,国内经过18年研发已取得全面突破,基于几何约束求解引擎的关键技术——大规模代数方程高效求解技术,解决了状态空间模型高效求解问题,并成功应用于系列重大型号工程,这为几何约束求解器成功突破提供了信心,也为面向智能化的数字化设计或者下一代工业智能奠定了约束满足问题创新基础。
图2 几何空间与状态空间的约束满足问题
为此,针对中国工业系统设计类软件研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 强化基础关键技术的持续研究,以全景的视野(几何空间和状态空间)布局推进约束求解关键组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拓展,如图3所示。
图3 约束满足问题研究与应用图谱
具体地,面向中国工业创新需求,以发展、全景的视野(二维草图参数化、三维装配、三维直接建模、多领域约束融合等),对标国外技术,开发产品化约束求解系列引擎,应用于国产CAD产品,实现对国外CAD产品的可替代,为未来中国工业创新需求牵引下必将走向智能化的CAD技术提供创新、先进、普适的基础关键技术,为在中国创新中发展壮大的中国数字化设计产业提供安全可控的基础技术保障,力争5年内在全景式的约束求解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 发挥我国制度优越性,以国家重大创新工程为需求牵引,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组织政、产、研、用工业软件专项推进计划,培育、发展有序的中国工业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的智能协同生态,建立以约束求解、知识表达标准为基础支撑的工业系统APP软件体系创新生态(见图4)。
图4 工业系统APP软件体系创新生态
总之,源于约束满足问题研究的约束求解技术推动了工业软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知识自动化。知识自动化技术是我国工业系统软件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强基础、重应用”,参考欧洲工业系统库EUROYSYSLIB等计划,系统策划组织具有先进的知识自动化技术支撑的中国工业系统知识库及利用工程,持续、有序推进知识技术化体系,开创中国创新需求牵引下的工业软件蓬勃、有序、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推荐阅读:黔南都市网